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关注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布会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12-10 18:39:54作者:佚名 来源: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陈文俊(栾海军 摄)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是我们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8场,介绍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各方面的环节。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相关重大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市场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等具体负责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相关工作。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几个单位都很有代表性,包括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这个领域是非常重要的执法机关,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他们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唐一军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先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高憬宏先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陈国庆先生,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先生,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反垄断局局长甘霖女士。

  下面,先请唐一军先生介绍情况。

  2022-07-28 15:06:18

  

  唐一军(徐想 摄)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唐一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发布会,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以中央全会形式专门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部署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党的十九大描绘了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第一次以党中央工作会议形式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全面依法治国思想领航、举旗定向的十年,是谋篇布局、立柱架梁的十年,是踔厉奋发、成就辉煌的十年。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全面确立

  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飞跃,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领导法治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研究解决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全面设立,加强各地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上下协同,确保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编纂民法典,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规598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示范创建和督察,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纠正冤错案件,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持续推动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法治保障服务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完善法律法规、出台意见,加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法治保障。坚持依法防控疫情,有力保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法律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执法,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打赢“三大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和有效法律服务。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加强立法和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推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和人民警察单独职务序列,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取得新的进步。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6月,全国共有律师60.5万人,律师事务所3.7万余家。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102.9万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进一步加强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新征程上,我们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简要向各位朋友介绍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情况。下面,我和出席发布会的同事愿意回答各位的提问。

  2022-07-28 15:11:26

  

  陈文俊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陈文俊:

  谢谢唐部长。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2-07-28 15:31:5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您介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请问,您认为这十年来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什么?对法治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谢谢。

  2022-07-28 15:45:58

  唐一军:

  谢谢你的提问,你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刚才我讲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此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集成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历史性贡献,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提出并系统论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唯一正确道路等根本性问题,推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奋进。

  二是提出并系统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等立场性问题,全面提升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提出并系统论述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等战略性问题,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付诸伟大实践。

  四是提出并系统论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抓手、首要任务、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等全局性问题,擘画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

  五是提出并系统论述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等关键性问题,保障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行稳致远。

  六是提出并系统论述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谢谢。

  2022-07-28 15:46:18

  

  红星新闻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红星新闻记者:

  保护产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尺,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请问,近年来人民法院在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有哪些典型案件?谢谢。

  2022-07-28 15:55:52

  

  高憬宏(徐想 摄)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高憬宏: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产权保护的要求贯彻到审判、执行各领域,推动产权司法保护取得新进展。

  一是健全完善相关司法政策。先后出台《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意见》《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将依法平等全面保护理念融入司法解释、案件审理中。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做刑事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让财产更加安全、让权利更有保障。

  二是发挥典型案例引领示范作用。先后发布三批20件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以最形象、最生动、最直接的方式向全社会传递加强产权保护的正能量。

  三是发挥司法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依法保护创新创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之路。2013年以来,制定惩罚性赔偿等21件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和12项司法政策,集中发布一批典型案例,依法制裁恶意侵权,营造了开放、公平、公正的科技发展环境。

  四是始终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把强制执行与规范执行结合起来,把依法惩戒与司法关怀结合起来,尽可能采取对债务人影响较小的强制措施,以精细化执行实现共赢多赢。

  五是依法甄别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按照全错全纠、部分错部分纠、错到哪里纠到哪里的要求,以对法律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2017年以来,依法甄别纠正历史形成的刑事涉产权冤错案件231件、287人,其中包括张文中案等重大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

  谢谢。

  2022-07-28 15:59:52

  

  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南方都市报记者:

  加强医疗卫生法治建设对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短板,请问我们在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立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谢谢。

  2022-07-28 16:17:53

  

  许安标(徐想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

  谢谢你的提问。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法治是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有力保障。十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卫生健康立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立法协调小组充分发挥立法协调职能作用,积极协调推进卫生健康立法,推动重要法律及时出台。

  一是制定卫生健康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即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贯彻大健康、大卫生理念,确立卫生健康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制度和保障促进措施。总结医改实践经验,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建立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县乡村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二是修改药品管理法,制定疫苗管理法。这两部法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完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储备供应制度等,强化疫苗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等全过程监管,保障药品、疫苗安全、有效、可及。

  三是制定中医药法。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这几部法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中得到检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加大立法修法力度,取得重要的进展和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一批”:

  一批重要的法律制定修改出台。制定生物安全法,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等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制定医师法,用法治守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有关决定;修改动物防疫法等。公共卫生涉及的领域很广,在其他相关法律的制定修改工作中也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

  一批重要的法律草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包括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修改等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一批重要的法律正在抓紧起草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制定修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谢谢。

  2022-07-28 16:18:18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封面新闻记者: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部署以来,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请问,这一制度给我国刑事司法带来了哪些变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取得哪些成效?在制度适用中,司法机关如何在法律的震慑惩罚和宽容激励上做到平衡,以确保公平正义?谢谢。

  2022-07-28 16:19:32

  

  陈国庆(徐想 摄)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陈国庆:

  谢谢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我国的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刑事犯罪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严重的犯罪持续下降,轻微犯罪占比逐年上升,基本占80%以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2018年10月份正式确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检察机关和其他政法机关密切配合,在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目前这个制度的适用率已经稳定保持在85%以上,可以说已经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常态化适用。这对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向协作式转化,促进刑事司法由“治罪”向“治理”转化,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惩治犯罪更加及时有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有利于司法机关及时查明犯罪事实,也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二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成效显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被告人认罪服法成为一种常态,当前一审后被告人上诉率为3.8%,低于其他刑事案件14.5个百分点。三是当事人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依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值班律师的法律帮助333.9万人次,非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比例不断提高。检察机关还对7.2万名因犯罪侵害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的被害人开展司法救助。四是公平正义得到又快又好实现。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轻罪案件,从侦查到审判的办案周期缩短,起诉后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审理的占到了74.6%,既提高了诉讼效率,也节约了司法资源。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认罪认罚从宽并非一律从宽。检察机关办理认罪认罚案件,要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涉黑涉恶犯罪,残害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犯罪,以及其他主观恶性大、情节恶劣的犯罪,应当从严惩治的,不能因认罪认罚而简单从宽处理。对于轻微犯罪有从重处罚情节的,也要依法从严处理,从严把握从宽处罚的幅度。谢谢。

  2022-07-28 16:22:01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经济日报记者:

  执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很多执法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请问这十年,市场监管总局在加强市场监管执法方面做了哪些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谢谢。

  2022-07-28 16:24:17

  

  甘霖(徐想 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反垄断局局长甘霖:

  谢谢经济日报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媒体朋友对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市场监管总局,从我们机构本身,刚才唐一军部长在主发布的时候说到的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变革和成效的具体体现。2018年机构改革组建了市场监管总局,这本身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改革成果。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执法资源、机构、职能,包括近60万人的队伍完成了融合,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优化协同高效的改革红利持续的释放,我想以一组数据来说明改革以后的成效。

  大家都知道12315,12315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对举报的平均办结周期是10天,改革前,相比2018年办结周期压缩了70.6%,投诉的调解成功率提高了30%。消费者的满意度,2017年改革前71.7分,2021年是80.6分,4年的时间涨了9分,这是不容易的。具体来说,从三个方面也就是“三个坚持”来回答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构建现代化监管执法体系。我们整合执法资源,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执法事项点多面广线长,现在执行258部法律法规和规章。改革五年来制定和修订了71部,基本实现了执法指导目录、行政执法程序、举报投诉平台等等“六个统一”。同时执行了“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与联合惩戒,开展了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全面推行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同时推进了智慧监管、掌上执法等等一些数字化改革。同时,我们坚持预防与治理、处罚与教育、执法与普法“三结合”,综合运用梯次监管工具,一些地方探索“首违不罚”“轻违免罚”这样一些寓服务于监管之中的执法方式,来保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二是坚持服务大局,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执法。我们坚决的依法维护涉疫情的市场秩序,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累计查获问题口罩1.83亿只,查办哄抬价格案件1.59万起,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有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持续开展涉企收费治理,累计退还多收企业的费用320多亿元。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我们也积极的参与扫黑除恶、长江禁渔、扫黄打非等一些专项行动,在党和国家重大的政治活动中,守住安全监管底线,大力的规范营销行为和广告导向,营造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是坚持执法为民,打好综合执法的组合拳。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开展校园食品、农村食品整治和餐饮质量提升行动,办案效能五年增长了60%,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同时,也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持续地开展民生领域的“铁拳行动”,严厉打击“神医神药”虚假广告,翻新“黑气瓶”等16类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无底线营销、劣质儿童玩具、配镜计量违法等等,呵护未成年人的安宁。同时也专项整治保健市场乱象和养老诈骗,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市场监管执法各领域、全过程,进一步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谢谢。

  2022-07-28 16:24:56

  

  彭博新闻社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彭博新闻社记者:

  第一个问题,关于个人信息保护。中国也正在落实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请问进展如何?有什么重点?将来中国是否会出台其他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第二个问题,关于反制裁法。在反制裁法实施后有什么具体案例,请您与我们分享?谢谢。

  2022-07-28 16:29:35

  许安标:

  谢谢你对中国法治建设事业的关注。你提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个是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问题。当下,网络已成为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交流合作的新纽带,在网络空间中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十分广泛,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社会公众高度关注。我国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制定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通过刑法修正案,完善了惩治侵害个人信息犯罪的法律规定。在编纂出台的民法典中,将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予以肯定。

  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在去年11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法律坚持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聚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在已有立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机制,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为设置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有不少条款需要制定配套规定,比如公共场所图像采集管理、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等具体制度,对于这样一些配套制度,有关部门已经出台或者正在抓紧制定。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了数据安全法。总的来看,个人信息保护涉及的领域很广泛,我们将在相关具体立法中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织密织牢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

  第二个问题,关于反外国制裁法。2021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反外国制裁法,同日公布施行。这部法律针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所谓“单边制裁”,重申我国外交基本政策和原则立场,明确反外国制裁的情形、反制对象和反制措施等,为我国采取相应反制措施,反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这部法律通过施行后,已依法对以种种借口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谢谢。

  2022-07-28 16:30:43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海报新闻记者:

  全民普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现阶段我国的普法情况如何?效果怎么样?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2022-07-28 16:33:37

  

  熊选国(徐想 摄)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

  谢谢记者同志对普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普法工作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党对全民普法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全民普法的顶层设计,顺利完成了“七五”普法,全面启动了“八五”普法,公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者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这表明了公民对法治的认同感明显提升。

  2021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全国“八五”普法规划,为推进“八五”普法深入实施,我们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八五”普法主题主线,纳入“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通俗化阐释,利用各地组建的“八五”普法讲师团,发挥73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遍布全国乡村(社区)的普法阵地作用,常态化进行学习宣传,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二是突出加强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制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中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三是突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抓好浙江省等8个地方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研究起草公民法治素养测评指标。持续加强对公民权利义务观念、公共意识、依法维权意识的培养,推动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谢谢。

  2022-07-28 16:34:15

  

  日本共同社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日本共同社记者:

  中国法的概念和西方国家法的概念有所不同,比如说中国古代的韩非子的法的概念与中国现代法的法的概念是相同的吗?谢谢。

  2022-07-28 16:35:14

  熊选国:

  感谢记者朋友对中国法治的关注,我简要对这个问题作个回答。

  由于古今中外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不同,同一个概念往往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有时候认识、理解都不一致。具体到法的概念,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开篇第一句话讲的非常好:“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所以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讲,良法善治都是共同的期待和追求。

  你刚才提到韩非子,韩非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集法家学说之大成,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主张、观点。两千多年前他就提出了“以法治国、法不阿贵”,就是我们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提出“以法为教”,不光是要制定法律,还要用法律教育老百姓。这些观点都是很有见地的。所以他对中华法系、对中国的法治文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要积极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要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谢谢。

  2022-07-28 16:36:45

  

  法治日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法治日报记者:

  过去两年里,《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先后印发实施,请问相关部门是怎样推动“一规划、两纲要”落地的?特别是如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谢谢。

  2022-07-28 16:38:44

  唐一军:

  谢谢你的提问。制定“一规划两纲要”,构建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一规划两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建设开启了新征程。

  党中央高度重视“一规划两纲要”的贯彻落实。2021年2月和9月,中央依法治国委分别制定印发了“一规划两纲要”的三份重要举措分工方案。中央依法治国办推动将各项重要任务举措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年度工作计划和重要任务当中,制定出台了《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等重要配套文件和举措。目前“一规划两纲要”的贯彻实施工作正在有力有效地扎实推进,进展总体顺利。

  你刚才特别问到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取得突破。中央依法治国办会同有关部门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一是推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进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围绕机构改革、自贸区建设、民法典施行等开展多批次的法律法规专项清理。十年来,经审查共推动制定修改420余件次行政法规,废止59件。

  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压缩,各省市县政府全部制定公布权责清单,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有效解决了“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

  三是积极推动依法决策。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面推进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是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开展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农业、文化市场、交通运输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加强行政复议监督,十年来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0余万件,案件纠错率达13.6%。

  五是部署开展两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第一批共评选出40个综合示范地区和24个单项示范项目,第二批评选正在有序推进中。各地区、各部门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推进的力度越来越大,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六是部署开展关于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督察工作。这项工作基本实现了省级层面的全覆盖,总结推广了“北京出台接诉即办工作条例 法治为民驶入快车道”“马鞍山市用法治力量护航‘十年禁渔’ 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等24个典型经验,推动解决“政府部门懒政推责 长期拖欠群众补偿款”“执法部门‘钓鱼执法’违规作出行政处罚”等典型案例80余个,以及各类问题820余项,有力传导了压力,压实了责任,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谢谢。

  2022-07-28 16:39:10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

  打官司难是过去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十年来,人民法院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进展呢?谢谢。

  2022-07-28 16:42:50

  高憬宏: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长期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已经成为了历史。为了让老百姓解决纠纷更便捷、更普惠,成本更低廉,选择更多元,人民法院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在国际上独树一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

  一是形成党委领导下协同共治解纷格局,彰显中国优势。依靠党的领导,建成了世界上联动资源最多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机关、各类调解组织、律师、专家学者、基层自治组织等建立“法院+社会”多元解纷体系,为人民群众化解纠纷提供菜单式服务。与法院对接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从2018年初的1264家1.4万人,增加到8.3万家33.5万人,累计参与调解纠纷2962万件,平均每分钟就有51件纠纷成功调解。多样化的解纷渠道,既及时实现正义,又解开群众的心结。

  二是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共享,“一站式解纷”服务体系,创造中国模式。全国四级法院全部建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服务项目从过去单一立案指引,扩展到50多项,各类诉讼事项在中心全部解决,成了诉讼服务大超市。去年,全国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解80%以上民事纠纷,平均耗时较一审民事案件缩短43%。四级法院应用统一在线服务平台支持群众打官司、全流程掌上办理,平台累计访问次数超过27亿次。网上解纷已成常态,12368诉讼服务热线实现“一号通办”不打烊,日均接听并处理来电3.5万件,满意度超过96%,群众解纷成本显著降低。

  三是健全覆盖城乡同质化的解纷服务机制,提供中国样本。全面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异地服务网点超过1.3万个,立案就近可办、全国通办,老年人绿色服务窗口、律师一码通服务通道等全面落地。双语法官、盲文诉讼指南等,让司法服务惠及各类当事人。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9852个人民法庭与7万多家基层治理单位在线对接,城乡优质法治供给更加充足,方便群众家门口解决纠纷。在偏僻地区法官进村入户,送法上门,巡回办案,司法服务零距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的温暖和方便。

  谢谢。

  2022-07-28 16:43:38

  

  天目新闻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天目新闻记者:

  我关注反垄断监管的问题。在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已表决通过了关于修订反垄断法的决定,8月1日即将开始实施新反垄断法,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在推进修订中。请问,目前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2022-07-28 16:46:06

  甘霖:

  谢谢记者朋友对竞争监管,尤其是两反——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的关注。市场经济越发展,公平竞争就越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加优良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刚才问到十年来我们取得了哪些成效,概括起来我从四个方面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竞争监管尤其是“两反”方面取得的成效。

  十年来,我国建设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竞争规则迈上了新台阶。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反垄断法》已经完成了修改,这也是首次,前一个立法经历了14年,在实施14年之后完成了首次修订。新法是8月1日正式实施,今天的发布会还真是难得的加强宣传的机会,所以特别感谢各个执法机关。实际上在这几年当中,已经两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配套规章7部,还有平台经济、知识产权等反垄断指南8部。党中央首次制定了《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明确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方向,同时加强了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增强监管执法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十年来,我国建设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开创了新局面。这十年来依法查处垄断案件794件,不正当竞争案件23.4万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3822件,及时的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医药、公用事业等领域的竞争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审查政策文件468万件,纠正废止排除限制竞争的5.3万件,有力促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营造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十年来,我国推进竞争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新成效。刚才唐部长介绍我的身份,这也是机制体制改革以后,国家组建了市场监管总局,实现了一个部门统一执法。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加挂了国家反垄断局的牌子,进一步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同时完善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反不正当竞争、公平竞争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座的这些部委都是我们的成员单位。同时还强化央地协同,提升监管整体效能。

  十年来,我国参与全球竞争治理迈出了新步伐。与美、欧、俄、日等3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文件,在RCEP、中韩等十个自贸协定中设立了竞争政策专章,同时我们在去年成功举办了第七届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大会,现在中国与美国、欧盟并列为全球三大反垄断的司法辖区。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好强监管和促发展的关系,高质量推进竞争监管执法,推动公平竞争的“软实力”转化为创新发展的“硬动力”。

  谢谢。

  2022-07-28 16:52:18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检察机关大力推进检察公开听证工作,什么样的案子可以进行公开听证?举行公开听证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2022-07-28 16:54:19

  陈国庆:

  近年来,检察机关不断地深化检察改革,通过检察听证的方式来办理疑难复杂案件,让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社会治理,这是人民检察院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揪心事的重要举措。

  检察机关在办理各类案件过程中,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对于不起诉案件、刑事申诉案件、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公益诉讼案件等,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或者有重大影响,需要当面听取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意见的,可以召开听证会。

  2020年以来,检察机关累计对21.6万余案件组织召开了听证会,实现了“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全覆盖。公开听证有力促进了司法公开公正,有利于释法说理、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实现司法为民的宗旨。

  特别要说的是,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带头示范,亲自主持听证会,把办案的过程“晒出来”,把办案处理依据“亮出来”,以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进行释法说理。

  2020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院领导就15件重大疑难案件主持了听证,如福建有一个刑事申诉案件,民事和刑事交织,十分疑难复杂。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同志亲自主持召开听证会,和申诉人、被不起诉人及其代理律师深入地进行交流沟通、释法说理。听证会后,申诉人和被不起诉人签署了《执行和解协议》,真正实现了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地方三级检察院组织的听证会当中,由检察长主持的占10.2%,极大地提高了矛盾纠纷的化解率。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听证案件防范和化解矛盾的纠纷率达到了95.6%,许多长年没有解决的案件得以顺利办结。谢谢。

  2022-07-28 16:55:19

  陈文俊: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

  2022-07-28 17:00:49


原文链接:https://www.samr.gov.cn/xw/xwfbt/202207/t20220728_3489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资讯网 dj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