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圆明园兔首领衔80余件文物亮相国家博物馆新春展
发布时间:2023-02-11 12:37:22作者:佚名 来源: 北京市消协
农历癸卯年,十二生肖,兔子当值。在十二生肖中,兔子寓有祥瑞吉兆之意,古人认为赤兔、白兔的出现预示着王者盛德、国泰民安,是吉祥文化的符号之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春节推出的“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上,80余件年味儿十足的文物亮相,其中不乏多件兔形文物,为兔年春节增添了许多灵动与趣味。
展览展出的文物上起商代,下迄20世纪初,涵盖玉器、瓷器、铜器、石器、骨角牙器、书法、绘画等多门类物质文化遗存。其中,从唐代至清代的多件玉石兔饰憨态可掬;唐代的浅青釉褐斑瓷兔与元代的青玉兔活灵活现;明代的白玉双兔耳杯妙琢精治,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匠人巧思,是传统工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范例。展览还展出了多件寓意平安、取意吉祥的精品文物和时令书画,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观展·亮点
圆明园海晏堂兔首
历经153年终归故乡
走进国博新春展,展厅处处张灯结彩,散发着年味儿。迎面第一件亮相的文物就是重磅——圆明园海晏堂兔首铜像,其背后有一段可谓传奇的历史。
圆明园海晏堂建于1759年,建筑的精华就是以水报时而闻名中外的喷泉。十二尊人身兽头青铜雕像呈“八”字形对称分列在喷水池两旁,每尊青铜雕像形态各异,按照时辰规律排列左右——北面从内至外依次是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南面由内至外依次是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每一属相兽首就是一个喷泉,分别代表一昼夜中的十二时辰。每到一个时辰,代表这个时辰的生肖铜像便从嘴里自动吐出喷泉。正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出泉水,蔚为奇观。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自此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直到2013年,兔首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以家族名义归还中国,由国家文物局划拨给国博收藏。自此,历经153年,兔首终于回归故乡。
据介绍,这件兔首铜像为清乾隆年间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融合了中西方艺术的精华。凑近细看,兔首铜像立着一双大耳朵,圆溜溜的双眼目视前方,显得十分机敏。其古铜色的皮肤上仍泛着光,丝毫看不出它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
十二生肖兽首人身陶俑
出土唐墓展民俗风情
展柜中,一组十二生肖造型的兽首人身陶俑,格外引人注目。兽首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形象。人身直立,身穿交领宽袖衣,长垂至足,两手笼袖拱于胸前。
据介绍,由于十二生肖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因而在陶瓷、石雕、石刻、砖刻、绘画、刺绣、青铜镜等各种艺术门类中出现了不少以之为题材的艺术品,作为随葬品的生肖俑就是其中较具特色的一个种类,是研究当时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资料。十二生肖俑一般为陶瓷制品,亦有少数为石质,常见于隋、唐、五代及宋墓中。
其“兽首人身”的特点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演变史:早期的生肖俑形象较为写实,为陶质,见于北朝时期,形象是单纯的动物形。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生肖俑的艺术成分逐渐增加,成为以动物和人物相结合的形象,显得生动有趣。主要类型有两种:兽首人身,即以十二生肖动物的头像配以人身;人首人身,或抱一生肖动物,或将动物置于肩上,或在冠顶附加生肖动物。唐代流行身着袍服站立的兽首人身或抱不同生肖动物的人物形象,唐末至宋,演变为在人物冠上饰以动物形象,生肖俑在宋代多被做成文臣形象,头顶或戴朝冠,或戴有“王”字的弁帽,着宽袖袍服。宋代以后,由于纸冥器的使用,俑的数量大为减少,生肖俑艺术也随之渐趋衰落。
十二生肖陶俑的摆放也有讲究。在墓室四壁一般都是按子午方向排列,同时十二生肖也可以表示时间,随葬入墓希望十二时辰的神灵轮流执勤守护墓主人,祈求墓室永固。
观展·解码
3000多年前的“老皇历”
天文历法绵延至今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干支纪法,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来计算序数。比如,兔在十二生肖中排序第四,卯在十二地支也排序第四,人们就用卯来标记兔在生肖中的序数,所以兔年也是卯年。
展览中,一片商代“癸卯”卜骨揭示,在3000多年前,干支纪法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卜骨上面刻有“癸卯”两个字,不过这不是用来纪年的,而是用来纪日的。现在人们如果翻阅皇历的话,还能看到干支纪法的年、月、日,再加上小时,一共八个干支,用这个办法记录人出生的时间,就是俗称的“生辰八字”。这片三千多年前的卜骨所使用的天文历法与文字一直绵延至今。
沉浸式观展
兔形文物留住年味儿
漫步展厅中,一场新春文化大餐缓缓拉开帷幕。展览遴选国博馆藏诸多含有兔形象的文物,它们或伏或立,或衔仙草,或捣灵药,活泼生动,憨态可掬。各式各样的“小兔子”深受小观众们的喜爱。
兔形玉雕是明代玉器的常见题材,玉器上的兔子常与花草、祥云等元素共同构图,表现吉祥、祝福等美好寓意。在一枚明代的青玉兔形佩前驻足,能观赏到一只站立的兔子回首衔花的有趣场景:兔子长耳直立,一足抬起,可爱生动。另一枚玉佩则雕刻了一则有名的中国神话传说——玉兔捣药。相传月亮之上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被称作“玉兔”。它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此药丸就可以长生成仙。展览展出的“青玉兔”玉佩上,两只兔子相对而立,共同持杵捣药,雕工简练,造型别致。
雪花飘落、烟花绽放、鞭炮声阵阵……展厅通过各类装饰营造了喜庆祥和、团圆和美的节日气氛。观众徜徉其中,感受“一步一景,移步易景”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有的展品不仅极具年味儿,还富有生活气息。相较于体积较小、需要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玉器,葵花式捧盒属于“庞然大物”了。展览中就展出了一个清代的剔红冰梅纹葵花式捧盒,盒身较大,需要双手承托,这也是其“捧盒”名字的由来。捧盒内配有暗八仙纹攒盘,中间呈圆形,四周围绕着八朵花瓣形盘,像极了现代的干果盒。剔红是雕漆的其中一个品种,又名雕红漆,其技法成熟于宋元,发展于明清。清代皇宫喜雕漆器物,多用吉祥图案、花纹、文字等装饰。捧盒谐音“合”,寓意团圆幸福,和和美美,将新春祝福送给观众。(实习记者 何蕊 记者 邓伟 摄)
观展·提示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展厅
●展期:闭展日期待定
●票价:免费,需提前预约
观展·甄选
明星化石兔年“话兔”
兔子的曾祖父到底是谁?今天的宠物兔又来自于哪里?为什么说“兔鼠一家亲”……正在中国古动物馆展出的《“兔年话兔”——兔年特展》上,“安徽模鼠兔”“世界第一兔”“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史前兔子”等一批兔家族里的明星化石亮相,带领观众跟随古生物学家的脚步,揭开兔形类动物起源与演化的秘密。
步入展厅,丰富的图文资料、珍贵的化石展品,按照“兔的演化”“兔子的起源”“兔鼠之争”“兔家族里的明星化石” 4个部分依次展开。本次特展由古动物馆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们精心策划,配合每一件化石和展品,展览设计了很多互动区域,观众可以细读兔形类的演化树,在科学趣味互动区,通过拼图揭秘兔类与鼠类的形态差异,到科学家精神展区,了解兔形类研究拓荒者的故事等。
兔子祖先“安徽模鼠兔”
展览中,最亮眼的明星要数一件来自约6200万年前的上颌骨化石标本,和“安徽模鼠兔”的复原像,它们描绘了兔子祖先的形象,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类动物。
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兔的繁衍踪迹遍布世界各地,兔的起源一直是国际古生物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关于兔的起源以及演化历程曾让古生物学家们困惑不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科院古脊椎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李传夔在安徽潜山古新世地层中发现了几件重要的头骨化石,经过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将其命名为“安徽模鼠兔”,并提出它是兔形类动物的祖先类型,得到国际古生物学界的广泛认同,有关兔子起源的谜底才得以揭开。
“世界第一兔”
以安徽模鼠兔为起源,兔家庭一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一件件地质史上留下的名目繁多的兔种化石,记载着兔的前世今生。
展柜里,一片放大镜下,一块小巧的头骨化石标本来自兔形目动物中最早的代表——远古道森兔。专家介绍,远古道森兔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距今约53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地层中,标本保存了带额弓的头骨、下颌骨及跟骨和距骨等附肢骨骼,其在骨骼形态上介于模鼠兔和兔形目动物之间,但因具有一对下门齿等典型兔形目特征,而获得“世界第一兔”的称号。
我国保存最完整史前兔子
一具包含有头骨、下颌在内近于完整的施氏次兔骨架,发现于北京门头沟灰峪(周口点第十八地点),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史前兔子。专家说,次兔是北半球中新世中期到更新世早期广泛分布的化石兔类。此次展出的这具骨架保存相当完整,在我国绝灭属种的兔类化石中极为罕见。(记者 李祺瑶)
●地点:中国古动物馆
●展期:至今年6月
●票价:中国古动物馆全价门票20元/人,本展览不单独收费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fzbj/wzbj/202302/t20230207_3677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