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2023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发布
发布时间:2023-07-10 07:54:41作者:佚名 来源: 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孙燕明)近日,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最严谨的标准”要求,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国家卫健委发布《2023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今年拟制修订3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在今年拟制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包括食品产品标准1项,修订《植物油(GB 2716-2018》;特殊膳食食品标准2项,制定《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全营养配方食品》《麸质不耐受人群特殊膳食食品》;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3项,修订《食品营养强化剂 酪蛋白磷酸肽(GB 31617-2014)》《食品营养强化剂 羰基铁粉(GB 29212-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 肌醇(环己六醇)(GB 1903.42-2020)》;食品相关产品标准1项,修订《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2016)》;污染物标准3项,修订《肉类干制品中重金属限量》《干制水产品中重金属限量》《液态特医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限量》。
涉及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共有12项,包括制定《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钠》《食品添加剂 三赞胶》《食品添加剂 香兰醇》,修订《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GB 28316-2012)》《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GB 1886.34-2015)》《食品添加剂 果胶(GB 25533-201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2(GB 14752-2010)》《食品添加剂 月桂酸(GB 1886.81-2015)》《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9924-2013)》《食品添加剂 L-丙氨酸(GB 25543-2010)》《食品添加剂 赤藓糖醇(GB 26404-2011)》《食品添加剂 L-半胱氨酸盐酸盐(GB 1886.75-2016)》。
此次计划中还包括微生物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5项,制定《食品用菌种检验 双歧杆菌属检验》《食品用菌种检验 乳球菌属检验》《食品用菌种检验 魏茨曼氏菌属检验》《食品用菌种检验 片球菌属检验》,修订《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 4789.6-2016)》;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标准1项,制定《体内大鼠外周血Pig-a基因突变试验》。
涉及理化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共有11项,包括制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2-甲基-1,3-丁二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柠檬酸酯和癸二酸酯类化合物迁移量的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及其羟基和氯化衍生物迁移量的测定 》《食品中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的测定》《食品中二氢槲皮素的测定》《食品中吡咯并喹啉醌二钠盐的测定》《食品中γ-氨基丁酸的测定》,修订《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GB 5413.36-2010)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GB 5009.124-2016)》《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GB 5009.190-2014)》《食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测定(GB 5009.253-2016)》。
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负责人表示,标准研制应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需要,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和风险评估结果,深入调查研究,确保标准严谨,指标设置科学合理;项目牵头单位负责组建标准起草协作组,提供项目所需人员、经费、科研等方面的资源和保障条件,确保各项目承担单位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并充分调动发挥监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等相关单位和领域专家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佳榕
原文链接:http://www.hn315.net.cn/newones.asp?id=12160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