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通知公告 >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2023年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2023年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3-11-18 11:10:51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各市市场监管局,各认证机构、各获证组织: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的通知》(市监认证函〔2023〕83号)、《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的通知》(桂市监办函〔2023〕405号)要求,我局组织各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2023年自愿性认证、强制性认证从业机构专项监督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监督检查随机抽取了全国12家认证机构签发认证证书所涉的81家获证组织共578张认证证书,其中,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31家获证组织528张证书,涉及4家认证机构;自愿性认证50家获证组织50张证书,涉及8家认证机构,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其他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建设施工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所有未列明的其他管理体系认证、商品售后服务评价认证等。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组织出动了行政检查人员162余人次,并选派了20位技术专家,由行政检查人员和技术专家共同组成了10个检查组,采取不预先通知的方式,到获证组织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关键过程控制、信息通报、证书及标志使用等方面情况进行现场查验,并通过问询认证人员、调阅认证档案以及到认证机构现场调查等方式对相关认证活动进行了追溯核实,重点核查有关认证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经核查,在本次专项监督检查中,大部分认证机构基本能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和相关认证规则的要求,依法依规开展认证活动,对获证组织提供认证技术服务、开展证后监督审核。大部分获证组织能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等要求规范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二、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认证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认证机构未严格按照认证规范、认证规则开展认证活动。一是认证机构审核计划执行不严不实。存在逾期年度监督审核、审核时间不足、审核计划人日数不足、审核内容不合理,部分审核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审核能力。特别是个别认证机构存在未到获证组织实施现场审核、涉嫌虚假认证等较严重问题。二是部分认证机构对认证流程与质量管控不到位,未及时纠正获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规范等问题,也未对获证组织实施质量内审和管理评审的频次不合规提出质疑。三是获证组织出具认证证书的经营业务覆盖范围涉嫌扩大。

  2.认证机构实施的现场审核、工厂检查不规范。一是认证机构审核检查责任落实不到位。现场审核遗漏认证体系覆盖的营业场所、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不一致,监督审核会议参会人员签到信息不全。二是部分认证机构未有效督促获证组织持续保持认证条件。未对获证组织遗漏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控制提出质疑;未及时指导帮扶获证组织调整、改进、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三是认证机构现场审核时间安排不合理、不满足规范要求,远程审核后未及时补充实施现场审核。四是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的认证机构实施工厂检查时出具的工厂检查报告中描述的证书数量与全国认证监管系统查询的证书数量不一致、工厂地址搬迁后未能及时重新实施检查,现场审核行程票据不全等。

  (二)获证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获证组织制定的管理体系文件不规范、不严谨,存在内容不一致、不对应的情况;部分获证组织未认真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未严格执行质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制度,存在运行记录缺失、内部不执行的情况。

  2.个别获证组织的仪器设备管理不规范,仪器设备台账不全、未及时进行检定校准;

  3.部分获证组织的名称、地址等发生变化后,未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4.有1家获证组织同时持有两家不同认证机构在年度周期内颁发的相同的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和环境管理体系证书,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

  5.部分获证组织认证证书基础信息不准确。部分获证组织认证证书未体现获证组织注册地址或者与实际运营地址不符,获证组织证书覆盖人数与实际覆盖人数不一致。

  6.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获证组织未能按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提供生产过程的产品一致性核查记录,未按作业指导书进行产品装配,年度监督抽样检验报告、工厂检查报告缺失,工厂生产、关键产品进货和整车出厂的检验记录数据不完整、缺少关键工序检验数。

  7.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标志备案证明缺失,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标志使用和管理记录信息不完整、使用方法不规范,测量设备损坏、检验设备的检定/校准记录缺失、校准证书过期。

  三、处理建议

  (一)对存在一般问题的认证机构,各市市场监管局要责令认证机构实施整改到位,形成闭环。对存在严重问题的认证机构,各市市场监管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处理,特别是对认证机构未开展现场审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要依法立案,进一步调查,严肃查处,并及时将处理结果报送自治区市场监管局。

  (二)对检查发现存在一般问题的获证组织,各市市场监管局要倒逼认证机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责令相关认证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实施逐项整改,务必整改到位,确保认证活动的有效性、合规性。对不能持续符合认证条件、要求的获证组织,各市市场监管局应督促认证机构及时撤销或暂停认证证书。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依法严肃查处。近期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公安厅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全区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桂市监发〔2023〕44号)、《全区市场监管系统开展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桂市监办函〔2023〕534号),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当地公安部门组织开展全区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网络售卖虚假认证证书、虚假认证等违法行为,加强失信惩戒和行刑衔接,倒逼认证机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维护质量认证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各市市场监管局要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将打击售卖虚假认证证书、虚假认证等违法行为作为近期重点工作来狠抓落实。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按照全区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对本次监督检查发现的认证活动问题,特别是存在不到审核现场、认证证书载明事项内容严重失实等违法行为的认证机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调查核实,坚决进行严肃处理,并要将相关调查情况和案件处理结果及时上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上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暂停、撤销认证机构资质。请各市市场监管局于2023年12月8日前将虚假认证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送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重要问题、成果、案例随时报送。

  (二)强化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问题整改。各市市场监管局要督促认证机构、获证组织对本次专项监督检查发现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要逐项细化、认真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有效性措施,指导帮助获证组织逐条对照整改到位,真正取得实效,形成整改闭环。对检查发现问题较多的获证组织,各市市场监管局责令相关认证机构,督促其加强对认证证书的管理和对获证组织的证后监督,进一步调查核实获证组织是否持续满足认证条件、能力、要求;对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获证组织,督促其及时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

  (三)加强隐患排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各市市场监管局要加大对认证活动的日常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存在较严重问题的认证机构在本辖区内的认证活动要持续跟踪监督检查,增加监管频次,严格规范管理,落实分类监管,必要时要采取行政约谈、提醒告诫、情况通报等工作方式,向认证机构及时传导履行主体责任的压力,做到排查隐患、隐患整治全覆盖。要督促认证机构指导各获证组织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保持认证的有效性,提升认证的公信力,推动认证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认证市场秩序。

   

  附件:1.2023年度自愿性产品认证有效性监督检查情况

  汇总表(一)

  2.2023年度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有效性

  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二)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

                                              2023年11月15日

  

  文件下载:

  附件1-2023年度自愿性产品认证有效性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一).xls
附件2-2023年度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有效性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二).xls


原文链接:http://scjdglj.gxzf.gov.cn/zwgk/tzgg/t1746576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资讯网 dj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