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关注 > 全省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强监管守底线 优服务促发展 开创全省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全省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强监管守底线 优服务促发展 开创全省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1-03-18 11:30:58作者:佚名 来源: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月20日,全省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长春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两会”部署要求,回顾总结“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谋划部署“十四五”和2021年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会议指出,过去五年,市场监管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省市县三级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实现了“三大四小”系统整合。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时间由11天压减至1天,初步构建起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全省市场主体总数达263.95万户,比“十二五”末增长52.6%。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全系统查办各类违法案件2.53万件,罚没5.35亿元。有效坚守安全底线。全省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药品抽检合格率99%以上,生产领域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发现率降至3.1%。积极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各级各类标准化示范试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检验检测机构分别达到762个、1290项和1233家。切实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出台吉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创建示范单位5125家,处理投诉举报26.4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8亿元。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省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6.41件,比“十二五”末增长一倍以上。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系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工作,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市场准入更加便利。全省新登记企业10.27万户,同比增长21.1%,领跑东北三省。新增“个转企”4177户。构建“小个专”党建“12345”工作体系。综合执法全面加强。完善全省收费清单“一张网”查询系统,重点查处教育、医疗、银行、电力等领域价格违法案件,罚没退1.69亿元。开展“雷霆2020”系列执法行动,查办各类案件7462件。安全底线不断筑牢。全省食品加工小作坊持证率、大型农批市场规范化建设“四率”、校园“明厨亮灶”达到100%。超额完成每千人3批次食品抽检任务,核查处置率达到100%。排查特种设备60832台(套),整改问题隐患2147项。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643批次,不合格发现率6.42%。消费环境持续改善。12315工作体系实现省市县所四级贯通,设立线上消费维权服务站32家,接收投诉举报11.9万件。监管效能稳步提升。全省各级部门开展随机抽查10307次,组织联合检查4330次。归集涉企信用信息235万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49805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1783户。质量强省深入实施。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全年发布地方标准159项,获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7个,指导制订团体标准49项。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5项,建设计量便企服务平台。监督检查认证企业1210家、检验检测机构624家。打造东北区域NQI高地,省质检院、计量院一期项目建设已经启动。知识产权高位推进。推进中国(吉林)、中国(长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长春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重点城市,获得1.5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中国(长春新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获批筹建。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3.3亿元,为创新主体减缴9000万元。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违规交易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查获问题口罩20余万只,查办案件477件,发布价格违法典型案例15个。检查各类冷库1.8万家次,封存进口涉事冷冻产品330吨。6天建成“吉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开辟应急审批通道,审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74家,发出注册证171个。全省减免检验检定费用1620万元,快速办理防疫物资产品编码32个。 

 

  会议提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要扎实推进“6+1”业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8个方面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巩固落实好现有政策措施基础上,更加精准地清除堵点和难点,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巩固深化准入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确保实现涉企许可事项和实施范围“两个全覆盖”。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证照集成”改革,进一步破解“准营难”问题。修订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管理办法,细化“集群注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措施,放宽小微企业经营场所限制。优化完善许可e窗通系统,实现全系统行政许可“一网通办”。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服务。实现企业开办全免费。推进智能化审批,推行企业经营范围标准化,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向电子商务领域应用。拓展深化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实现6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加强市场主体数据综合利用,形成一批高质量数据分析成果。大力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出台支持“个转企”政策3.0版,加大扶持力度,全年新增“个转企”企业5000户。着力加强“小个专”党建。落实“12345”工作体系目标任务,建好用好“小个专”党建引领平台,实施“星耀”工程,培树100个党建示范点。 

  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大重点领域治理力度。强化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落实《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摸清底数、加强指导,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按照总局授权,重点查处教育、医药、交通、民生领域限定交易、地方保护等行政垄断行为。发布《经营者竞争合规指南》地方标准。建立反不正当竞争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建设商业秘密保护基地10个。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落实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定期抽查,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交叉检查,推动落实主体责任。推行第三方评估,覆盖300个部门以上。强化价格监管。推进吉林省涉企收费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价格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启动价格监测网点建设。加强联合检查,重点查处政府部门、协会商会、公共事业、教育、医疗等行业领域的违法违规价费问题。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收费,确保电价红利惠及终端用户。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知识产权等领域“雷霆2021”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加强联合执法,强化重大案件转办督办,集中执法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形成强有力震慑。充分发挥打击防范传销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严厉打击传销违法行为。组织开展“网剑行动”和电商平台主体责任专项治理“百日行动”。聚焦食品药品、医疗服务、网络直播等重点领域行业,充分运用监测结果,加大虚假违法广告查处力度。对校外培训机构利用不公平合同条款侵权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集中整治流通领域市场乱象。 

  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按照“四个最严”要求,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充分发挥各级食安办组织协调作用,对照省级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和监管部门事权清单,加快构建省市县乡四级责任网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活动。聚焦食品生产经营关键环节及校园食品、农村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加大食品违法案件查办力度。扎实推进670家“名优特”食品加工小作坊创建和23家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能力提升民生实事工程。探索启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加大食品抽检力度,确保完成全省8.7万批次抽检任务,市县力争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率达到2.5%以上。长春、延边要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争创工作。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市县成立药品安全议事协调机构,持续开展疫苗、中药饮片、特殊药品、无菌植入类医疗器械、儿童及特殊用途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监督检查,加大网络销售“两品一械”专项整治力度,建成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进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冬春、夏秋整治会战,对医院、车站、商场等重点部位和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重点设备加强监督检查,围绕老旧小区、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在用电梯监督抽查,优化升级省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网,构建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压紧压实辖区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头,设备台台有人管,坚决遏制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全省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加强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推进抽检分离,强化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开展深入推进口罩质量监管、促进口罩质量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成品油流通市场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快速检测能力建设,做到即时检测、现场查处。强化电线电缆、水泥、危化品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振消费信心。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在吉林”创建工程。出台放心消费环境建设规范,做好消费环境指数研究应用。突出安全、质量、价格、服务和维权“五个放心”,高标准创建2400户放心消费示范店(企业)、180个示范商圈(街区)、行业、工厂,严格评定3个示范试点城镇(城区)。要督促示范单位将首问负责、赔偿先付、线下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等制度落实到位,完善摘牌退出机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切实增强示范单位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12315工作体系建设。定期逐级对12315工作效能进行评估和通报。全面延伸消费维权服务站和ODR企业触角,进一步建立健全在线解决机制。分级分区公示消费投诉信息,及时发布数据分析报告和消费预警。加强消协组织建设。抓住事业单位改革有利契机,抓紧恢复市县两级消协组织。建立健全消费维权“集体诉讼”和“公益诉讼”机制,有效维护消费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围绕消费维权年“守护安全畅通消费”主题,组织开展好“3·15”宣传、“安全消费吉林行”等公益活动。 

  持续完善新型监管机制。坚持简约协同高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信用监管。科学设定信用风险分类数据模型,加强风险预判,推动关口前移。加强双随机与信用风险关联,依据信用风险等级及时调整抽查范围和频次,增强监管靶向性。规范完善涉企信息归集、失信行为认定、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优化“三新”经济名录库,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各项措施,把企业信用信息纳入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鼓励企业作出信用承诺。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合理配置、统筹使用执法资源,推进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加强考核督导,不断提高问题发现率和解决率。全省抽查企业比例不低于3%。加强企业年报,疫苗、特种设备生产等重点企业年报率达到100%,整体企业年报公示率不低于88%。强化智慧监管。编制好“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分级管理、数据共享,积极争取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构建“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监管”和大数据中心的“2+1”信息化体系,特别是要抓住疫情防控契机,加快推进智慧食安和智慧药监建设。 

  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加快质量强省建设。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北区域NQI高地建设,争取纳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依托东北亚标准研究中心,开展国际标准研究比对,加强与日韩俄标准化合作交流。加强国检中心、省检中心规划建设和规范管理。完善量传溯源体系,筹建国家水表型式评价实验室、省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围绕贸易公平、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等计量需求,加强省市县三级计量技术机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积极推动市县质检计量、农产品、粮油等领域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发挥标准支撑作用。各地要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具体支撑措施。完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标准化工作的浓厚氛围。突出服务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乡村振兴、黑土地保护,加快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完善标准体系,既要增加标准数量,更要提高标准质量。重点围绕汽车、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旅游三个万亿级产业,强化标准实施,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开展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打造一批可复制的精品项目。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工作。集成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建立“吉品”品牌标准、规则、质量、培育和推广体系,运用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认证评价机制,以长白山人参、吉林黑木耳、吉林蓝莓、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先行示范,打造“吉品”高端区域品牌集群。会同有关部门、高校院企、行业协会、新闻媒体成立品牌推介联盟,抓好“中国品牌日”“质量月”品牌信息发布,讲好吉林品牌故事,积极营造合力推动品种培优、品牌提升、品质打造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对市县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评价,滚动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选择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运用标准比对分析、推广标杆企业经验、开展质量技术攻关、质量问题会商问诊等手段,创新质量奖评定、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质量培训考察、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对标达标提升、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等活动载体,努力提升重点行业、区域和产品质量。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强化工作机构建设。年内各地要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完成知识产权局挂牌。激发高价值发明创造活力。培育10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完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组织专家与企业对接,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成果。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开展专利导航项目,加大质押融资补贴额度,实行专利优先审查,培育20家知识产权强企。推进出台《吉林省专利奖励办法》。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专利行政执法规程,实行知识产权“红黑名单”制度。各地要成立纠纷调解委员会,在市县新建30个维权援助工作站,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建立高价值专利库,筛选高校院所“沉睡专利”,搭建线上线下对接交易平台,以转让、许可、入股等方式促进专利转化。实施吉林特色资源地理标志提升行动,组织挖掘本地资源,建立地方标准,加强宣传推介,培育吉林大米、长白山矿泉水等十大吉林地理标志。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高地。争取年内建成中国(吉林)、中国(长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30个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实现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全覆盖。各地要编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积极增设商标业务受理窗口。长春要抓好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打造好知识产权生态小镇,实现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加强新冠疫苗及防疫物资质量安全监管。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物防牵头作用,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场所的物防工作,开展好对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生产经营单位的消毒处理证明或记录的抽查。督促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提前24小时报备制度,及时通过“吉冷链”系统上传数据,对拒不执行“四个不得”防控要求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三个一律”原则从重从严查处。强化涉疫冷链食品应急处置,及时上报进展情况,切实降低涉疫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原文链接:http://scjg.jl.gov.cn/xw/zyxw/202102/t20210220_7945110.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资讯网 dj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