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关注 > 呵护那张娇嫩小脸 让宝宝避开违规添加激素的坑

呵护那张娇嫩小脸 让宝宝避开违规添加激素的坑

发布时间:2021-03-18 12:31:18作者:佚名 来源: 河北消费维权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记者黄劼) 近日,一条名为《心疼!漂亮女婴两个月竟成“大脸宝宝”,家长们要注意了!》的视频曝光一位5个月大的女宝宝疑似因使用某一品牌抑菌霜后变成“大脸娃娃”,发育迟缓、多毛、脸肿大等的事件,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据相关视频显示,此次涉事产品是一款“消字号”产品,被检出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那么,激素到底有什么作用?为何消费者会闻激素而色变?

  

  针对消费者高度关注的激素类宝宝霜问题,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进行科学解读,为消费者答疑解惑。

  

  “良药”为何变成“毒药”

  

  据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医生李祥子博士介绍,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宝宝护肤产品中最常被检出的是糖皮质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就是其中一种。

  

  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科以及多个临床学科的常用药,有很强大的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作用,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是治疗很多病的良药,甚至是“救命药”。但是,如果长期、大剂量地滥用,也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如满月脸、多毛、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诱发痤疮、真菌感染等,婴幼儿长期使用激素,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性早熟、呼吸困难等重大副作用。所以说,这种“良药”如果被滥用,可能会变成“毒药”。也正因激素具有很强大的抗炎作用,起效快、作用强,不法商家为了牟利,就常常在产品中违规添加激素。

  

  如何区分不同字号类别的产品

  

  据了解,市面上常见的宝宝护肤产品按类别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妆字号”产品,一类为“械备字号”产品,一类为“消字号”产品。消费者可通过产品外包装上展示的信息进行识别和区分不同字号的产品(详情请见下表)。

  

  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要求,不管是“妆字号”还是“消字号”的产品,均不能宣称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妆字号”“械备字号”及“消字号”均不允许添加激素、抗生素、抗过敏药物等物质。

  

  正规的“妆字号”产品可当作皮肤日常护理产品使用。正规的“妆字号”和“消字号”产品并无治疗作用,无法代替药品。一般来说,正规的药品(国药准字号)都会标明具体成分,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不需要太担心。

  

  理性看待激素

  

  李祥子博士提醒消费者,自行购买产品时要注意查看产品的备案信息。“妆字号”和“械备字号”产品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s://www.nmpa.gov.cn//index.html),查询产品是否已通过备案。

  

  同时,消费者应谨慎对待打着“纯植物”“纯天然”“零添加”“不含激素”等口号且使用后效果特别好的产品。这些产品有可能是“挂羊头卖狗肉”,偷偷违法添加一些禁用物质,消费者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宝宝不加控制地使用、滥用甚至长期依赖使用激素或抗生素或抗过敏物,危害宝宝健康。对于不明成分的民间偏方产品也不要轻易相信,以免上当受骗。

  

  李祥子博士表示,消费者应理性对待激素,不滥用、不恐惧。她建议,当宝宝皮肤出现轻微红斑、脱屑等较轻微症状时,可用一些保湿霜护理,此外还需减少刺激(减少搔抓及热水烫洗、减少清洁剂的使用);若问题更严重一些,难以判断或不确定如何治疗时,建议做好护理,寻求医生的专业建议;当宝宝皮肤问题严重到需使用激素类药物时,不要把它看成洪水猛兽而拒绝使用,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原文链接:http://www.heb315.org.cn/news/view?id=1949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资讯网 dj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