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国新办“激发市场活力 规范市场秩序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09-09 23:40:54作者:佚名 来源: 湖南省市场监管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9月6日(星期一)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工、副局长秦宜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时飞,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介绍“激发市场活力 规范市场秩序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工先生、副局长秦宜智先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时飞先生,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先生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现在,我们先请张局长介绍情况。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工: 谢谢主持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儿和大家会面。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向大家介绍市场监管工作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市场监管总局向长期以来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达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总书记指出,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既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保障。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政方针,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监管、提升服务,努力促进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繁荣健康有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大幅拓展,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日益完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作为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切入点。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商事准入制度深刻变革,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有效促进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充分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活力、创新热情、创造动力,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快速增加到1.46亿户。我国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各类市场主体,有力支撑了国家综合实力、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有力推动了经济总量、国家财力的稳定增长,有力促进了社会财富、创新资源的持续积累,有力保障了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极大地丰富了服务生产生活的多样性供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把强化竞争监管作为健全市场机制功能、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着力点。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公平竞争政策的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等多元目标,统筹完善竞争规则和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统筹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和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注重遵循市场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创新激励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更加注重法治思维、强化公平竞争法治化举措,更加注重加强监管、及时防范化解垄断和竞争失序风险,更加注重竞争监管效能提升、通过对重大垄断案件和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立规矩、儆效尤”,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有力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有力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我们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推动市场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持续推动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地方“党政同责”,依法强化全链条监管,促进隐患治理常态化、风险管控科学化,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深入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新药好药加快上市,特别是新冠疫苗研发上市跑出中国速度,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大局;持续强化严格执法高压震慑,有效遏制了制假售假、侵权欺诈等突出问题;持续落实落细“三包”、召回等制度措施,解决投诉举报3400万件、召回不合格产品7600万件,通过解决好日常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使群众更好受益于全面小康的巨大成就。
我们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把促进质量提升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质量发展政策进一步健全,推动产品服务质量、企业质量管理、产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稳步提升。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既成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便利、促进市场高效运行和公平交易,同时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贸易便利等发挥了重要基础支撑作用。
同志们、朋友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00万亿经济总量、超亿户市场主体群体和14亿消费者广泛参与的超大规模市场,做好市场监管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着力实施竞争政策、维护公平竞争,更好促进高质量发展;着力坚守安全底线、提升质量高线,更好保障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着力完善市场规则、提高监管效能,更好服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谢谢。
陈文俊: 谢谢张局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刚才张局长提到,近年来我国市场主体实现了快速增长,请问在经济增速换挡期,为什么我们的市场主体还能够快速增长呢?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什么?谢谢。
张工: 谢谢记者,你提的两个问题都非常好。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市场主体能够持续快速增长?我想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得益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全社会对国家长期向好发展的大势有信心,持续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世所罕见、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各类市场主体在繁荣稳定的大环境中预期稳定、充满信心,积极投资创业。二是得益于党和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持续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坚持改革开放,一以贯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以贯之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三是得益于我们拥有巨大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持续孕育着发展商机和市场需求。100万亿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超大规模市场,14亿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内需市场,长期积累的丰厚物质基础、完善的产业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四是得益于我们拥有亿万勤劳智慧的劳动者和一大批锐意进取的企业家群体,持续支撑着我国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国市场主体“顺市而为”的强大开拓创新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广大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不断丰富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为各类市场主体的成长壮大提供了不竭动力。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鲜明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六稳”“六保”政策取向,把保市场主体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先后推动注册资本从实缴改为认缴,从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从“先照后证”到照后减证,从畅通准入环节到改革涉企准营事项,从多头准入管理向积极推进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取向,从企业来回跑、现场办到“一网通办”、推广电子证照,企业开办时间从22.9天压缩到4个工作日以内,逐步实现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从政府端的管理好用向企业端的办事好用转变。同时,我们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国家针对市场主体采取的减税降费、财政资金直达、货币政策直达和普惠金融政策措施的落实,助力去年减税降费超过2.6万亿元、金融让利1.5万亿元的支持政策精准对接各类市场主体,综合释放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积极效果。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市场主体总量从2012年5500万户增长到1.46亿户,增长了近1.6倍,年均净增长超过1000万户;其中企业从1300多万户增长到4600万户,个体工商户从4000万户增加到9800万户;市场主体活跃度总体稳定在70%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394万户。
第二个问题:关于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大家知道,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创造财富、科技创新、吸纳就业、增加多样性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载体。微观市场主体的精彩活力表现,能够绘就磅礴壮观的宏观经济发展格局,有了市场主体蓬勃健康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这里我想强调三点:
首先,近年来各类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大关,全面综合提升了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同时也支撑了国家财力的稳定增长,为国家更好地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提供和完善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供给,促进地区间、城乡间均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不断增强小康成色,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为统筹有序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奠定了重要的支撑条件。
其次,各类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为巩固存量就业和吸纳新增就业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特别是近年来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新设市场主体,就业容纳能力强、创业带动就业特征明显,有力支撑了年均新增超过1300万人员就业。这里我还想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全国1亿多各类市场主体吸纳承载了近3亿农民工群体就业,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农民生活改善,有力增强了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内在活力,同时也有力保障和充实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劳动力资源的补充。二是9800多万个体工商户群体直接带动近3亿城乡人员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支持和鼓励群众以自然人身份直接开展经营活动的政策,培育了个体工商户这一中国特有的市场主体形式,对吸纳和稳定就业、发展经济、活跃市场、安定社会、服务生产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独特作用。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庞大市场主体,带动数以亿计的城乡基层人员扩大就业、勤奋创业、勤劳致富并先富带后富,这是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3.2万元的一大支撑面,有力保障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第三个作用更深远,那就是,留得青山,功在长远。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1亿多户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是我国市场化进程、市场体系培育、完善、成熟的最大自变量,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提升小康社会成色的重要微观基础。同时,蕴藏在市场主体中的生产、管理、服务、创新资源和技术能力不断积累提升,是未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支撑未来在全面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最可贵、最可靠、最可预期的战略资源。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产品和服务质量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百姓高品质生活,党中央提出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请介绍一下在推动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又有什么打算?谢谢。
张工: 谢谢,这个问题请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秦宜智同志回答。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秦宜智: 感谢你的提问。产品和服务质量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小到针线螺丝,大到飞机高铁,都涉及质量安全、质量改进、质量提升。质量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到强的转变,走出了中国特色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质量政策法规日臻完善。我国质量工作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建立了系统完备、开放透明、协同有效的制度体系、法规体系和责任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质量发展纲要》以及《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以《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等27部法律法规、138部行政规章为主干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工作责任制,完善质量考核激励机制,逐步构建起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二是质量提升行动蓬勃开展。各地各行业大力实施质量强省、质量强业战略。开展质量强市(县)活动的市县达到2877个。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175个城市、2.7万家企业参与。广大企业广泛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凝练出中国航天“质量问题双归零”、华为公司“以客户为中心、授权与管控相结合”等中国特色质量管理方法。聚焦184个重点领域、1300余类产品和服务、10万余项企业标准,评估产生近千项企业标准“领跑者”。
三是质量竞争力水平不断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5年达到93%以上,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大装备质量可靠性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4.78。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改善餐饮、银行、文娱等生活性服务体验,公共服务和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满意度分别达到79和77.8分。
四是质量安全监管更加有力。聚焦电线电缆、非医用口罩、新能源汽车等重要工业品和消费品,加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近5年,针对26大类1.86万种工业产品,全面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缺陷汽车召回1217次、6184万辆,实施缺陷消费品召回2726次、7053万件。对17大类103种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从0.22下降到0.09,降低59%。2019年以来,持续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共检查生产企业2.37万家、重点商超和批发市场25.4万家,监督抽查产品5.4万批次,查处假冒伪劣产品9412批,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102起。
五是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持续推进标准化改革,已建4万多项国家标准,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达到80%以上。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计量体系,建成185项国家计量基准、5万多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获得国际承认的校准与测量能力1714项,位列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形成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较为完善的合格评定体系,认证证书及获证组织数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10个城市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有力支撑了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升级。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力地支撑了外贸迈向“优进优出”。
当前,还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带来新型质量安全风险,城乡结合部、农村欠发达地区产品质量水平亟待提升,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扛起建设质量强国的政治责任,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坚持人民至上,加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保障质量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质量第一,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激发质量创新活力,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标准引领,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统筹推进,完善质量政策,夯实质量基础,推动质量升级,整体有序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竞争监管,强化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中央深改委第21次会议强调,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请问国家重视竞争监管的背景是什么?成效如何?下一步有哪些打算?谢谢。
张工: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大家知道,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有利于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和发展活力,有利于优化提升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维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从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促进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从全球范围看,强调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此促进创新和规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在高度重视反垄断监管,不断强化立法、执法和司法举措。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攻关期。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主体大幅扩容、线上线下市场加速融合,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不断增加,市场力量的竞合关系和竞争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垄断和竞争失序风险日趋凸显。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经济总量、市场主体的数量、超大规模市场的体量、市场化程度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都和以前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发展在更高水平行稳致远,迫切需要强化公平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迫切需要统筹把握好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更加注重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更加注重法治思维,强化公平竞争法治化举措;更加注重加强监管,着力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更加注重系统协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对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平竞争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日趋健全、竞争监管执法日益强化,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规范健康发展营造了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竞争环境。
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开展了一些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
一是着眼优化公平竞争法治环境,着力完善竞争法律制度体系。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和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国家和相关部门两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推动出台《电子商务法》,加快修订《反垄断法》,制定《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9部规章,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等6部指南,加快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基本建立起由多部法律、法规、规章和指南构成,覆盖线上线下、日趋系统完备的竞争法律规则体系。
二是着眼激发创新活力和增进民生福祉,着力规范市场竞争行为。2018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聚焦平台经济、医药保健、公用事业、建筑材料等民生发展重点领域,查处各类垄断案件332件、不正当竞争案件3.6万件、价格收费违法案件11.8万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1788件,及时发布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年度报告,加强案件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维护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
三是着眼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着力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聚焦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审查新出台政策措施文件85.7万件,发现和纠正违反审查标准的4100件;清理存量政策措施189万件,修订废止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近3万件;大力查处指定交易、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阻碍企业异地经营等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促进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对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作出战略部署。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着力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制度等;着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着力加强平台经济、科技创新、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着力加强竞争法律制度和政策宣传培训,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反垄断动作频频。我国既有对平台企业强迫“二选一”行为的从严从重处罚,也开出多个反垄断罚单。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下一步还有什么安排?谢谢。
张工: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正如你所提及的,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台经济在全球得到快速发展。毋庸置疑,平台经济对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产业和商业模式深刻变革、便捷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但同时,世界各国也都清醒地看到,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台垄断、数据垄断、竞争失序的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引发对大型平台企业凭借数据、资本等优势,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破坏公平竞争、阻碍创新、损害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普遍担忧,有的甚至给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安全带来风险。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坚决反对垄断,是世界各国竞争政策的共同选择和普遍做法。一段时间以来,美欧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纷纷强化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立法和执法司法,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法案,强化监管举措,对平台特别是大型平台附加特别义务,对部分平台巨头加强反垄断调查执法。这表明,世界各国均高度警惕平台垄断风险,并正在不断强化反垄断监管。
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这得益于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实力的整体提升,得益于国家一以贯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高水平推进改革开放、坚持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政策取向,也得益于平台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创新。我国平台经济在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促进国内经济循环各环节贯通、提升人民群众生活便利度的同时,平台垄断、竞争失序、无序扩张等问题也逐步显现,不仅带来影响市场公平竞争、抑制创新活力、损害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妨碍社会公平正义等隐忧,甚至给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安全带来风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平台经济规范和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深刻指出,要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力有序强化竞争监管,坚决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着力规范平台经济竞争秩序,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平台经济各类主体更加规范、更具活力、更重创新,实现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公平透明的竞争规则。及时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快修订《反垄断法》,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制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暂行规定》《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等,近期,中央审定了《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实施政策的意见》,对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做出全面部署,提出要明确规则、划出底线,设置好“红绿灯”,夯实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法治基础。
二是依法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依法查处社会反映强烈的头部平台企业“二选一”垄断行为,强化重大典型垄断案件警示震慑效应;依法解除广受诟病的网络音乐领域独家版权,重塑市场竞争格局;严厉查处社区团购领域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虚假促销、大数据杀熟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执法,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保护消费者利益。依法严格审查平台企业并购案件,及时禁止网络游戏直播领域头部平台企业损害竞争的并购行为,防止资本扼杀中小市场主体创新活力;顶格处罚45起平台企业未依法申报案件并向社会公布,强化法律权威,以案释法,立规矩、儆效尤。同时,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依法查处医药、信息产业、建筑材料、公用事业等实体经济领域一批重大典型垄断案件,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三是及时督促指导企业加强自身合规意识和能力。针对“双11”、社区团购、共享消费等平台经济竞争的重点时段和重要领域,组织召开行政指导会,亮出法律“红牌”,加强警示防范。充分发挥重大垄断案件的警示示范作用,及时组织召开34家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一企一单”要求全面整改,以点带面促进平台经济竞争秩序整体规范。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决策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进一步健全公平竞争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注重竞争监管与行业监管协同联动,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坚决反对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包括平台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持续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消费者利益。
这里,我们也特别感谢媒体朋友对平台经济监管的关注和对我们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大家继续对市场监管工作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
深圳卫视记者: 我们知道知识产权工作是市场监管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请问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在应用知识产权助力全面小康方面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以及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安排?谢谢。
张工: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同志回答。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 谢谢你的提问。多年来,知识产权系统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独特优势,通过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助力全面小康,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发挥信息优势,助推专利技术强农。首先,注重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为贫困地区获取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利用等提供便利。其次,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建设了101家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也就是TISC,着眼区域经济发展,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同时,我局还专门面向中西部地区开展专利信息帮扶工作,围绕农产品种植加工等领域,提供信息服务,推动经济发展。
二是发挥制度优势,推进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综合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等知识产权工作,指导各地切实推进“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在审查保护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82个,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6381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市场主体14315家,建设7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在推广运用方面。2019年以来,我局共实施21个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当地政府已配套投入逾1.2亿元,涉及地理标志产业产值超过210亿元,相关产品加工、商业物流、旅游业等产值40亿元,有效激发当地农户内生发展动力。
三是发挥产业优势,构建“造血式”发展长效机制。湖南的桑植、河北的崇礼是我们局的两个定点扶贫县,也是构建“造血式”发展长效机制的两个很好的案例。多年来,我们都选派干部到这两个区县扶贫挂职,从最初建桥修路式的物资帮扶,逐渐发展到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来进行智力帮扶,助推产业发展。两地通过保护和运用“桑植白茶”“崇礼蚕豆”等地理标志,扶持壮大产业,形成“专业合作社+品牌+产业+农户”等产销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创收,构建“造血式”发展长效机制。这项工作不仅在国内获得各方面广泛认可,还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关注,希望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促进联合国减贫目标实现。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启动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大力扶持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经济,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和以原产地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经济,探索出一条将知识产权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当前,中国国产新冠病毒疫苗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国家药监局在促进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上市等环节采取了哪些举措?在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后做了哪些工作来确保质量安全?
张工: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陈时飞同志回答。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时飞:
我来回答这位记者朋友的问题。疫苗作为防控疫情的有力武器,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把疫苗的研发上市作为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
一是及时制定指导原则,预设标准,始终把疫苗的安全有效放在第一位,与世卫组织和其他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进行协调,及时制定了技术指导原则,设定了我们新冠疫苗安全有效的技术标准,也为我国新冠疫苗的研发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国疫苗成为世界公共产品创造条件。
二是研审联动,滚动审评审批,加速新冠疫苗的研发上市。国家药监局组织了专家团队,与研究单位联动推进疫苗的研发。同时,我们实行了滚动递交研究资料、滚动审评审批,同步开展检验检查等工作,加速新冠疫苗的上市速度。先后已批准24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4个新冠病毒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目前我国已经有2个新冠病毒疫苗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
在疫苗上市后的监管方面,我们多措并举,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供应:一是开展巡查检查,对新冠病毒疫苗生产企业开展了全覆盖的检查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疫苗生产质量管理能够持续符合规范要求;二是实行派驻现场监督与服务,我们向全国14家新冠病毒疫苗的生产现场派驻了77位检查员,对生产的全过程实行跟班检查,贴近服务和监督,督促和指导生产企业严格按照GMP规范组织生产,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保证疫苗生产能够连续稳定;三是逐批做好质量检验,严格把关,至今已完成检验和批签发8000多批,共有30亿剂,新冠疫苗全部符合规定,有力保障疫苗的预防接种需求;四是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配合国家卫健委以及疾控部门,对相关的数据开展了持续监测和分析。我们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措施,确保人民群众接种的每一支新冠病毒疫苗都是合格的、都是安全的。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升,请问市场监管总局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秦宜智: 谢谢你的关注。14多亿人口,人人都是消费者。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积极助力小康社会建设,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一是完善消费领域法规制度,夯实消费者权益保障基础。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消费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聚焦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主要有《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等。目前,正在积极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出台,将对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进一步回答。
二是强化监管执法,净化市场消费环境。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加强防疫物资、医疗美容服务、校外教育培训等重点消费领域监管执法,努力构筑消费者安心消费的“防火墙”。落实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聚焦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餐饮质量安全提升、校园食品安全守护、保健食品专项清理整治等行动,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聚焦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产品质量问题,推动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铁拳行动”“网剑行动”等执法行动。2020年以来,共查处质量违法案件8.6万件,案值12.9亿元,罚没金额13.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1633件。
三是提升维权服务水平,增强消费者获得感。围绕畅通消费维权渠道,统一消费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实现机构改革以后市场监管部门五条投诉举报热线合一。围绕提高消费纠纷解决效率,健全监管部门与消费者组织、人民调解组织、仲裁机构、人民法院等之间的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引导5.9万家企业加入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主动化解消费纠纷84.9万件。围绕退货难、成本高问题,督促电商平台全面建立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倡议广大实体店经营者自愿参与“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已有26万家实体店响应,大大改善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四是扎实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促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充分调动经营者、消费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育创建一大批放心消费示范企业、示范商圈、示范街区,努力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的共治格局。目前,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满意消费长三角”等各地创建活动已经成为消费领域的金字招牌。
五是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消费维权合力。2020年4月,国务院调整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6个部委和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加强协作,联合下发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共同研究起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协同处理消费领域重大突发事件。在加强消费者权益行政保护的同时,注重发挥消协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动各地消协组织积极开展消费引导,参与立法、立标,履行社会监督,化解矛盾纠纷,成为消费维权的一支重要力量。
消费环境好不好,消费者最有发言权。从全国大中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看,消费者满意度在稳步提升,综合得分从2017年71.7分上升到去年79.3分。谢谢!
陈文俊: 时间关系,提最后一个问题。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我们关注到今年4月起,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开展了“铁拳”行动,特别是查处了一批食品违法案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请问总局近年来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食品安全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张工: 谢谢您的提问。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要。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老百姓幸福生活最基本的共同诉求,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食品安全是“重大政治任务”,提出了“四个最严”“党政同责”“全过程监管”等明确要求。
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度日趋严格,责任层层压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中办、国办出台强化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进一步强化了法规制度保障。国务院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所有省份均制定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首要职责,不断强化责任落实。
这些年来,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更加严格,群众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逐步得到解决。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已连续12年零检出,蛋制品中“苏丹红”已连续7年零检出。调查显示,2019年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比2014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
这些年来,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向好,百姓餐桌更加丰富、安全消费更有保障。大宗食品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粮食加工品、食用油合格率在98%以上,肉制品在97%以上。特别是在疫情大考中,全国30余万家食品企业、商超门店开展“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了特殊时期食品价格稳定、质量安全、供应充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年来,新闻媒体、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公众维权意识、科学素养较快提升,尚德守法理念深入人心。新闻媒体发挥了很好的社会监督作用,提供了大量问题线索。食品安全知识走进校园、社区、家庭,舆论环境更加科学理性。消费者反映问题的渠道进一步畅通,2020年市场监管部门共处理食品投诉73万件,有力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总体看,当前我国食品供应充足,种类更多、品质更优、购买更便利,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国民需求,食品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居民营养状况大幅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实了幸福“成色”。同时,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有效防范了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守住了安全“底色”。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场监管部门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总局自2018年组建以来,积极落实机构改革要求,推动各方职能有机融合,为食品安全综合执法提供了体制保障。生产经营许可、监督检查、抽检监测、信用监管、信息公开等制度不断完善,跨地区、跨部门联动更加顺畅高效,监管有效性、针对性、系统性大幅提升。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我们敢于亮剑、重拳整治,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斩断违法利益链条。依法强化行刑衔接、公开曝光、信用惩戒机制,确保处罚到人、处罚到位,严格问责、形成震慑。近期,市场监管系统集中公开曝光了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危害食品安全案件,对涉事主体吊销许可、顶格罚款,列入严重失信者名单,将违法涉事人员绳之以法。总局组建以来,全系统共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97万件,罚没金额103.9亿元,有效维护了良好市场秩序。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范,系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四级抽检体系,2020年共完成抽检695万批次,达到4.9批次/千人,是“十二五”末的2.2倍。及时公开不合格食品信息,提醒公众安全消费;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3596吨,避免问题食品流向百姓餐桌,食品安全“防护网”不断加密加牢。
四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食品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食品质量、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持续好转。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合规率达到93.5%;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在99%以上,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严格监管有效促进了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也有力支撑了食品安全。
当前,食品安全状况虽然不断好转,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监管手段、监管效能仍需进一步持续提升。我国是人口大国,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产业链条长、市场主体庞大、食品和服务种类繁多,全国14亿人每天消费食品近40亿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一日三餐的食品安全,仍面临不少挑战,我们深感任重道远、使命光荣!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监管必须“零容忍”。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市场监管首要职责来抓,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一是进一步推动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监管与标准制修订的衔接,以更严更高的标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群众关切痛恨的违法犯罪行为和突破道德底线的突出问题,从严、从重、顶格处罚,依法加强行刑衔接、联合惩戒,纵深、持续推进“铁拳”执法震慑。三是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统筹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日常监管、专项监管、重点监管力度,用好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手段,构建与超大规模市场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四是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地方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地方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五是进一步强化社会共治。推动行业严格自律,积极鼓励社会监督。这里,也希望新闻媒体一如既往关心支持食品安全工作,大家共同携手,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陈文俊: 谢谢张局长和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原文链接:http://amr.hunan.gov.cn/amr/ztx/spaqx/ssawx/sawxxjlx/202109/t20210909_2055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