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市场监管提示您:遇到不公平格式条款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8-29 05:38:24作者:佚名 来源: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格式条款”作为专业法律术语,普通消费者会感到十分陌生,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格式条款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保险合同、驾校学车合同,以及租房时与机构签订的租房协议等等。那么格式条款到底是什么?遇到不公平格式条款该怎么办?
一、什么是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格式条款主要以书面形式作为表现形式,是合同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具有单方性。
二、使用格式条款的注意事项
根据《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采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合同,应当以单独告知、字体加粗、弹窗等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经营者预先拟定的,对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作出规定的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视同格式条款。
三、不公平格式条款的表现形式
1.经营者与消费者订立合同,不得利用格式条款等方式作出减轻或者免除自身责任的规定。
(1)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2)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3)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对其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等责任;
(4)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依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5)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根据合同的性质和目的应当履行的协助、通知、保密等义务;
(6)其他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自身责任的内容。
2.经营者与消费者订立合同,不得利用格式条款等方式作出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的规定。
(1)要求消费者承担的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超过法定数额或者合理数额;
(2)要求消费者承担依法应当由经营者承担的经营风险;
(3)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
(5)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请求支付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的权利;
(6)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投诉、举报、请求调解、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权利;
(7)经营者单方享有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
(8)其他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的内容。
3.经营者采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合同的,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四、遇到不公平格式条款,我们应该这样做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公平格式条款,很多消费者可能会选择“默默忍受”。如何进行合理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提示您,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消费前提前做好“功课”,注重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了解、查询相关经营者的资质信息、信用状况、评价信息等,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签订合同要审慎
消费者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注意免责条款的内容。对合同条款存疑时,应当要求格式条款提供方予以解释和说明,尽可能准确理解合同信息,审慎签订合同。
发生纠纷要依法维权
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订单信息、交易凭据、聊天记录、协议截图等,必要时可以进行录音录像。针对合同上不满意的条款与合同相对方进行协商,力求达到符合双方共同意思表示为止。如果当事人对此有争议的,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议。
(供稿:市场二处)
原文链接:http://scjgj.beijing.gov.cn/zwxx/scjgdt/202308/t20230827_32316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